2025年10月30日上午,杭州市纯真年代书吧内暖意融融,一场以“翻越癌峰,迎新篇”为主题的肿瘤治疗科普专题读书会在此圆满举行。

本次线下交流分享会由临床肿瘤专家、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,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陈秋月医生领衔主讲。通过“观点分享+专家对谈+互动实践”的形式,破解癌症认知误区、传递个性治癌智慧。
当日上午,活动尚未正式开始,书吧内已洋溢着温馨氛围。专家团与观众陆续到场,在主题打卡墙前留下专属印记,一个个向上攀登的脚印也代表着大家翻越癌峰的足迹。
主题分享:个性治癌,打破“绝症”认知迷思

在分享环节中,何裕民教授以“癌症,需重新认识和合理应对”为核心,结合《癌症只是慢性病》第四版的核心观点与《癌症疗愈录》中的临床案例,用真实数据与故事打破认知误区。
何教授按照癌症进展方式,将癌分为快速进展、缓慢发展和惰性三大类型。并特别强调“双重适配”的治癌逻辑:一方面,医生需结合患者的病理类型、生活背景、心理状态制定方案。另一方面,患者也需要主动优化自身个性,摒弃“较真”、“内耗”、“压抑焦虑”等不利于康复的应对模式。
此次分享中,没有晦涩的术语,只有把癌症当“内乱”而非“外敌”、“带瘤生存也是胜利”等易于理解的观点,引导现场观众从认知层面正确认识癌症。
专家对谈:以人为本,重构抗癌与生命认知

两位专家围绕“打破控癌误区”“以人为本”“秋冬养生”三大维度展开深度交流。
针对“恐癌根源”,何教授直指核心:很多人怕癌症,是因为未知。并以真实临床案例警示,抗癌不是“猛药强攻”,而是“智慧调控”,“最小有效性治疗”比“对抗性治疗”更重要。
陈秋月医生则从社会层面补充,强调心态与家庭支持的重要性。呼吁大家从“被动治疗”转向“主动管理”,并结合饮食、运动、情绪等多个层面,说明人文及心理因素对癌症康复的积极影响。
谈及秋冬养生,两位专家更是给出落地建议,提供了一些能够养护患者脾胃的食补方,并且对秋冬保暖和情绪调节给出调整方向。
互动共鸣:解惑聚力,共同绘制生命新篇
活动中,现场观众踊跃提问,两位专家细致解答,为患者扫清抗癌康复过程中的疑惑。

用自己患癌到康复的故事,回应何教授“控癌需要注重癌患生存质量”的观念
纯真年代书吧主理人朱锦绣老师也带来了自己的跨界分享。她从自身抗癌经历出发,,为活动增添了人文温度,也让“抗癌不只是医学问题,更是生活问题”的理念更深入人心。
活动尾声,何裕民教授、陈秋月医生与现场数十位病友一同拿起彩笔,共绘“攀越癌峰”画卷。画卷色彩明丽,折射出病友阳光明媚的良好心态
,画卷上的每一笔,都代表一份祝愿;每一种色彩,都象征着生命的多元与灿烂。

此次杭州站读书会,既是何裕民教授团队“科学抗癌科普”的延续,也为肿瘤防治科普提供了“个性化、温暖化”的新范式。让更多生命在科学与温暖的护航中,翻越“癌峰”,迎接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