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0日至2月18日期间,青岛大学外语学院“艺”心拾遗非遗技艺调研实践团前往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建窑村、莆田市兴化历史文化街区、武夷山市大红袍景区及云隐茶厂、政和县竹编工艺作坊等地开展调研活动。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、文化体验、与非遗手艺人交流等方式,深入了解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——建窑建盏烧制技艺、大红袍及白茶制作技艺、莆田红团制作技艺、木雕(莆田木雕)、竹编制作技艺等,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传承福建省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实践团成员在非遗历史文化街区前合照
实地调研,深入探寻非遗魅力
活动期间,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建盏建窑、木雕传承馆、政和竹编工艺作坊等地,详细了解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与制作工艺。建盏,作为福建省特有的陶瓷工艺,以其独特的釉色和质感闻名于世;莆田木雕雕刻技艺精湛,地方特色浓厚;而竹编更是以其独特的编织技艺,传承着福建乡土文化的精髓。
实践团成员在观摩竹椅、竹桌
与非遗手艺人对话,了解传承现状
“每一只建盏,都承载着一份历史的厚重。”建盏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老师说。吴老师亲自向实践团展示了建盏的造形过程,并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不同的火候、釉色和技法来打造一只完美的建盏。实践团成员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,深刻感受到了这门传统工艺背后所蕴含的匠心与智慧。
实践团成员正在观赏建盏制作技艺
记录非遗瞬间,宣传文化背景
此外,实践团还结合本次参观学习调研经历,记录非遗技艺制作过程的精彩瞬间,剪辑成视频并通过社交媒体发布,展现出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,并期待为福建省非遗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。
实践团成员在竹雕制作技艺展示馆内观赏
秉持初心,传承文化薪火
通过本次非遗技艺实践活动,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福建省六大非遗技艺的传承现状和保护需求,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。在实地调研过程中,成员们不仅学到了许多非遗技艺的知识,还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执着。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,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展现了地方文化的魅力,更是对传统技艺的一种敬仰与传承,她们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,持续关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,并通过自身的力量,帮助这些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,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与传承。